close

來自:書名【別讓世界定義你】作者:何則文

 

只有一個人可以限制你的可能,那就是你自己。

同時,也只有一個人可以對你的人生負責,那還是你自己。

你就是自己人生的編劇、導演兼主角,只有你能真正的影響你的人生走向,

其他外界的,都只會變成你的藉口而已。

「不論你遇到什麼,你出生於怎樣的環境,

曾經被人誤解而貼上怎樣的標籤,

但是只有一個人能定義你,

也只有一個人能把你拉出來,

脫離懷疑跟恐懼的苦海。就是你自己。」

真相是,這個世界不是由外在形成的,而是由你的心。當別人告訴你不行,

同時你自己也接受這樣的說法時,你才真正的不行了。所以一定要勇敢的

「揭竿起義」,對抗你遇到的大環境,

用行動去扭轉這些現實,而不是被現實限制住。

所以,也請你開始寫信給自己,

思考自己人生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

用正面、積極的字眼為自己下定義,

開始思考你的目標在哪裡,

而又要用怎樣具體的行動來慢慢拼湊出你的未來。

先做好一個編劇,寫下你的未來,

再來成為一個導演,積極安排各種資源,

最後,親自上陣演出你的劇本,

你將發現你也有機會超越被外界限制住的過去。

增加你的人生頻寬,避免稀缺

「稀缺」(Scarcity)就是「擁有的比需要的少」,

換句話說是錢不夠用、時間不夠用等等。

「帶寬」(Bandwidth)則是指「心智的容量」,

包含認知能力、行為控制能力等。

穆萊納森發現,在許多動物或人類的實驗中,

飢餓狀態下反而會使人更警覺,感官能力提升,

因為這是生物的求生機制,目的是解決問題。

當我們感到飢餓或者時間緊迫的壓力,

為了生存或者完成任務,

會迫使我們更緊張、更敏感。

但如果長期處於「稀缺」狀況中,

大腦在能量不足下就會全力支持找食物的行為,

使得其他的感知能力下降,

長期規畫的能力也喪失。

這就是穆萊納森教授提出的論點:

稀缺的狀況會使得心智力量的帶寬減少,

也就是貧窮帶來的壓力會讓人判斷力下降。簡單的說就是變笨

此外,最近《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發表的研究,也佐證了上述理論。

研究人員發現,成年以後如果仍身處於貧困環境,

低社經地位會造成「適應負荷」(allostatic load)

的增加,也就是壓力激素的多寡,壓力激素會損耗身體跟大腦。

不管是經濟學還是從大腦科學,都導出一樣的結論,

那就是「貧困會使人認知能力受損,

判斷能力降低,因此無法擺脫貧困」。

但科學家同時也得到另一個結論,

就是成長時期的貧困並不會造成對大腦直接影響

(原因或許是因為尚未自己負擔經濟)。

換句話說,要等到一個人真正成年立足於社會

而仍然貧困的時候,才會影響大腦發展。

知道了貧困惡性循環的科學邏輯後,

我們可以試圖找到擺脫貧困的解方。

可以從「帶寬」的角度先下手,

試圖在「帶寬」仍充裕的時候

(也就是年輕的時候,或者在學的時候),

盡量學習到足夠的技能,

避免人生未來的「稀缺」。

比如在大學時就學習財務相關課程,

加強相關技能,讓自己未來在求職時更有競爭力,

避免出社會就落入「稀缺」狀態,

導致惡性循環。簡單的說,就是在讀書時期,

尚未直接面臨社會跟學貸壓力時,

積極的思考未來的出路跟規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